
重庆:赛博朋克都市与地道火锅的魅力
作者 | 周雨禾
编辑 | 顾鸽
要吃一顿地道的川渝火锅,得在刚入秋的十月。
晨起浓雾,重峦叠嶂,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轻轨穿楼而过,大桥时隐时现,正是重庆最好的时节。
红汤沸腾,肥牛、毛肚、鸭肠等菜料滑进锅里,简单涮后,辣而鲜香,咕咚咕咚的热气里升腾起一种奇妙的感动。食友们围桌吃饭,于谈笑中慢慢熟络,这是经常发生在重庆的场景,也是重庆火锅「霸道」的魅力。

重庆火锅
赛博朋克的都市迷宫
重庆是座山城,楼层建筑依地势而建,因土地资源受限,楼层密度非常高,在这里,重庆人不得不用人工适应自然。
险峻的「天地山水」之间,建筑师与设计师们独具匠心,让城市风貌依托大江大河拔地而起,又利用索道、轻轨、扶梯、轮渡等多样的交通方式串联整座城市。
市中无处不在的高度落差让市民在任何地方都能收获意料之外的景色。但对尚不熟悉路线的外地游客而言,地图能否在重庆带领自己到达目的地,和吃火锅得点鸳鸯锅一样重要。
在这座地貌如此特殊的城市迷宫,《2002年的第一场雪》里那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或许可以实现。

重庆建筑。图/视觉中国
川剧与嘻哈文化并行
重庆是川剧之都,也是话剧的城市。话剧彰显着重庆的风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剧团以重庆为基地演出剧目,剧作家老舍以流亡重庆的「下江人」为表现对象,塑造了话剧《大地龙蛇》中的赵家、《残雾》中的洗家等。
而川剧融合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作家汪曾祺曾称赞其文学性:「像『月明如水浸楼台』这样的唱词在别的剧种里找不出来的。」

重庆川剧院的演员正在补妆。图/@美国国家地理
传承经典的同时,重庆也积极拥抱着时尚文化。比如嘻哈音乐,因为产生了众多说唱制作人,有了「重特兰大」之名(嘻哈文化里的Trap音乐起源美国亚特兰大)。
2017年,《中国有嘻哈》将重庆的说唱厂牌GOSH推向了台前,歌手GAI的「叻是雾都!」彰显了真正的渝味自信。
无常中的惊喜
电影是城市的伯乐,王家卫在香港拍摄的《重庆森林》让重庆「触电」,但反过来说,重庆本身也像极了电影里的画面。
这座城市中和了摩登与陈旧、压抑与直爽,本身就具有艺术性。
在重庆,很少有平坦笔直的路可以走,基本都要上下坡,复杂的建筑楼群有时让人忘了来时路,猛一停下,才发现已经走了好久。
那些来自重庆的人,从时代变幻的余烬走出,继续上山,外人看着崎岖,其实已经找到方向,即便不是直路,迎风奔跑就是了。
